“作为一名扎根一线的客户经理,我们的办公室,远不止于四方格子间。它更在社区的林荫道下、在菜市场的喧嚣声中、在与客户每一次真诚的唠嗑里。一次次“走出去”的营销实践,让我逐渐摸索出几条与老年客户打交道的“土办法”、“实心得”。
心得一:先“混脸熟”,再“谈业务”
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生硬地递上传单、开口就谈利息,结果往往是石沉大海。因此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信任远比利息更重要。我们的办法是“刷存在感”:固定时间到固定的社区、菜场走走,今天帮王阿姨提提菜,明天夸李爷爷孙子聪明,后天提醒张大妈注意新型诈骗。几次下来,我们从“那个办业务的”变成了“民泰那个热心的小伙子/姑娘”。脸熟了,话投机了,他们才愿意听听我们带来的“好消息”。
心得二:话要“接地气”,莫要“打官腔”
我们对老年客户绝不说“年化利率”、“浮动计息”这类术语。存款产品,我们这样说:“阿姨,这钱放这儿,比放家里柜底安全,比活期利息高,年底能给您孙子包个大红包!”“大爷,我们银行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银行,有存款保险,折子打得清清楚楚,您随时来,我随时帮您查!”——用他们关心的事、能听懂的话,把“安全”和“实惠”讲明白。
心得三:服务“多一步”,关系“近一分”
营销的成功,往往在八小时之外。我们体会到,维护客户不能靠频繁的电话推销。我们应该的做法是:做个“有心人”: 记住客户的生活细节和偏好,适时发个微信问候一下,或有针对性地提供些小帮助。当个“靠谱的人”: 客户有任何问题,无论是否与业务直接相关,都尽力帮忙解决或指明方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让我们从“客户经理”变成了他们心中有温度、可信赖的“自己人”。存款,只是这份信任水到渠成的结果。
总结而言,我最深切的体会是: 社区营销无捷径,真诚是唯一的“敲门砖”。在社区存款这场“持久战”中,我们没有捷径可走,靠的就是一张“厚脸皮”、一双“勤快腿”和一颗“真诚心”。当我们用脚步丈量民泰服务的广度,用真心传递民泰服务的温度时,业务的增长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未来,我们将继续用最朴素的行动,守护街坊邻里的财富,做他们身边最值得信赖的金融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