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银行服务

信贷活水润沃野,金融纾困解稻农“燃眉之急”

发布时间:2025-11-07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一片金黄。台州市路桥杨德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罗杨德的稻田迎来了丰收,亩产较往年提升了近10%。看着颗粒饱满的稻谷,他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踏实:“多亏了银行那笔‘救命钱’,不然这到手的收成可能要打折扣。现在心里有底了,明年我还想再流转些土地,扩大规模!”

  就在几个月前,种粮大户罗杨德蹲在田埂上,对着绿油油的稻田愁眉不展。这看似长势喜人的禾苗,背后是他难以言说的资金压力——“肥料、农药、人工,哪一样不要钱?眼看着就要追穗肥的关键时候,账上的钱却见了底,这心里就跟火烧一样。”

  杨德家庭农场的困境并非个例。在水稻种植领域,从春耕到秋收,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回笼慢是固有特点。许多像罗杨德一样的种植户,常常在中期管理阶段遭遇“青黄不接”的资金断档期。前期投入已倾尽所有,而稻谷离收获变现尚有数月之遥。这笔巨大的“时间差”成本,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们扩大再生产的手脚,甚至威胁到当季的收成。

  转机源于一次民泰银行蓬街支行客户经理小贺的主动走访。支行在开展“普惠金融下乡”活动时,了解到杨德家庭农场的难题。客户经理小贺深入田间地头,仔细核查了农场的种植规模、往年收成及销售渠道,判断其属于典型的“临时性、季节性”资金周转困难。支行迅速启动绿色审批通道,基于其良好的信用记录和稳定的土地流转合同,短短三天内,一笔30万元的“农惠通”贷款便打到了罗杨德的账户上。

  这笔信贷资金,如同及时雨,精准滴灌了干涸的现金流。罗杨德立即购入了足量的优质穗肥和病虫害防治药剂,确保了水稻孕穗期的营养供给,为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还利用部分资金,对部分老旧的排灌设备进行了更新,提升了抗旱防涝能力。同时能够按时支付雇工的工资,维护了和谐的劳资关系,也让农场主能全身心投入到田间管理中。

  杨德家庭农场的故事,是金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当民泰银行蓬街支行的信贷服务真正下沉到乡村沃土,精准识别农业经营的痛点与难点,便能有效破解农户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不仅是帮助农户渡过难关,更是通过稳定农业生产,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在广袤的田野上绘就出一幅金融与三农共生共荣的动人画卷。

来源:民泰银行
作者: 黄玲超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