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金融文化

从金融、外贸、科技、政治、政策和态度6方面看我国如何打贸易战

发布时间:2025-04-22
         中美贸易战,也叫中美贸易争端(Trade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比较具有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中美贸易战自特朗普2025年1月上任以来迅速升温。2月,特朗普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中国随即对美国能源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3月4日,美国将关税翻倍至20%,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10%-15%关税,其中大豆关税为10%。4月2日,美国对全球180多国实施“对等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中国则于4月4日反击,将美国商品关税定为34%。4月9日,美国进一步将中国商品关税额外提高50%至84%,中国同日宣布对美国商品关税同步升至84%。4月12日,中方对美关税提高至125%。4月11日,外交部回应美方称对华关税达145%。美东时间4月15日,白宫网站发布关于关键矿产和衍生品232调查的有关事实清单,提到因为中国针对美“对等关税”采取报复措施,现在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个别商品累计各种名目的关税面临最高达245%的关税。
         以我国为例,站在企业的角度,一是进口关税的商品价格:关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率=(货价+运费+保险费)*(1+关税率)。 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并应包括货物运至我国境内输出地点装载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但不包括出口关税税额、在货物价款中单独列明的货物运至我国境内输出地点装载后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同时,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即在国际贸易中,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从而实现出口环节免税并退还已纳税款的政策。这一制度旨在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提升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关税会被作为企业成本分摊到商品中去,转嫁给终端消费者,由消费者承担最终的关税。政治原因导致关税上涨,会作用到经济方面的商品价格上涨,美国和中国消费者都会根据商品价格弹性系数大小来调整需求量,从而连锁反应给对方国出口商,减少对方所在国的出口企业产品出口数量,进而影响经济方面企业利润、政治上对方国社会就业量、国家GDP稳定等。最原始的出口贸易为互通有无,物物交换,没有关税。比如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换胡椒、咖啡,海上土著居民用新鲜的水果蔬菜换我国货轮上用空的油桶等。
        本次贸易战以关税为手段,抬高商品成品成本,提高出口价格。消费者根据弹性系数不同减少商品消耗,从而使出口国出口减少,出口受挫。因此,在2000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经贸组织WTO。本次贸易战WTO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认为美国的做法将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前景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萎缩,并呼吁成员国团结一致,通过世贸组织平台进行建设性对话,寻求合作解决方案。
       态度方面,4月9日,我国政府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今年一季度,在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的干扰和冲击下,中美双边贸易仍保持增长,进出口规模1.11万亿元,增长4%。这是第一时间展示中国是美国重要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方面,中国不惹事。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展示中国也不怕打贸易仗。
        外贸方面,一是贸易数据增长。
        2024年外贸规模43万亿再创历史新高。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202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我国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
       二是贸易呈现三个特征。
       1、增长更稳定,高附加值机电等优质产品可直达海外等创新活力强劲,发展布局更开放。2、绿色贸易领先,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光伏产品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铁道电力机车出口、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出口4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200万辆。3、数字贸易蓬勃发展,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显著,31个省份共167个综合保税区进出口6.7万亿元,增长4.7%。
       2025年一季度货物贸易出口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连续8个季度超过10万亿元,一季度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3%,月度增速逐月回暖至6%。
      三是贸易结构优化,
      东盟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表现出,各类外贸经营主体活跃度进一步提升,主要省份挑重担、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市场多元化冲出“新业绩”,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四是贸易路线优化。
       2025年3月11日,第一艘货轮“雪龙号”成功穿越北极航道。“天恩号”货轮行使路线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 40%,“天惠轮”航程仅用 15 天,比苏伊士运河航线减少20天。该航线每年为中国省下1400万吨燃油,海运成本每降1%,外贸利润增厚300亿,航程缩短7600海里,油耗降低42%,每船次省下230万美元。减少了出口企业运输成本,降低了出口商品价格,促进了商品出口量。
       五是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增大。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全年统计,2024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市场份额达到5.8%,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后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其中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 6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占中国国际收支总额的 53%,首次超过美元成为中国跨境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
       六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拆解报关单税目,降低产品出口税率,实现关税战下夹缝中生存,刺激出口,甚至订单超过以往。
      金融方面,一是外汇储备。
       2025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2407亿美元,比去年四季度多134亿美元,上升0.42%,连续16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黄金占比提升至2200吨。用真金白银来提升购买力和支付力。
       二是美国国债持有方面。
       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利息支出超国防预算成第二大财政负担。中国连续 12 个月中有 9 个月减持美债,2024 年累计抛售 573 亿美元,持仓规模降至 7590 亿美元,创 2009 年以来新低,直接冲击美国融资能力,中国通过 “到期不续购” 策略,迫使美国财政部依赖短期债滚动,加剧期限错配风险。减少美国国债,就是减少贸易中美国赊账性质的贸易成分。
       三是人民币支付手段优化。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2024 年处理金额 175 万亿元,同比增长 43%,覆盖全球 185 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者 170 家(境外占比 71%),间接参与者 1497 家(境外占比 62%)。其功能已从单纯贸易结算扩展至金融交易(如债券通、互换通)和大宗商品领域(如深圳前海大豆、上海 LNG 人民币计价交易),并通过技术升级支持 ISO 20022 报文标准,实现亚秒级跨境清算。人民币支付,增加贸易支付方式,减少货币兑换手续和兑换头寸差。
四是增加黄金储备量。4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黄金储备为7370万盎司,较2月末的7361万盎司增加9万盎司。这也是自2024年11月以来,我国央行连续第五个月增持黄金储备。通过增加硬通货储备提升贸易战抗风险能力。
        科技方面,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加速。
        数字人民币(e-CNY)在跨境支付覆盖109国。中国以"去美元化"为支点撬动全球金融重构。同时,该领域取得三大突破。一是技术互通:与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等共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完成 300 亿元真实交易,覆盖大宗商品、跨境电商等场景。二是场景落地:在柬埔寨实现 CIPS 与当地支付系统直连,中国游客可通过支付宝扫码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节省 2%-3% 换汇成本;在海南试点 “数字人民币 + 跨境贸易融资”,提单上链解决贸易真实性核查难题。三是政策支持:上海自贸区推出《行动方案》,鼓励银行接入 CIPS 并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支持数字人民币在高端航运、海外员工服务等领域的跨境结算。
     政治方面,一是领导人见面交流沟通。总书记于2024年11月13日至23日赴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见证“从无到有的发展奇迹”后,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赴巴西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在两国合作“下至大豆、上达太空”以来,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并决定将“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经贸、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暨2024年5月6日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后,当地时间11月19日上午,在里约热内卢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希望双方用好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经贸混委会等机制,深挖合作潜力,加强优势互补,妥善处理经贸争端,维护双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2025年4月11日在北京钓鱼台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深化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领域互利合作,加强教育、文化、旅游领域交流,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2025年4月14-18日,出访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东盟三国,通过经贸与各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耦合,通过规则标准实现与各国的“软联通”。通过政治访问,促进中国同欧亚美大陆的深度链接。
        二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15日至16日在广东出席第137届广交会时调研外贸工作,并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提出要求,为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方面,一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制定中国对54国人员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60个,适用省市24个,并实施跨区域通行,实现拉动来华外籍旅客大幅增长、带动入境旅游持续火热、免签政策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闪亮名片。同时,该局将持续稳步扩大该领域制度型开放,实施更多新举措来便利顺畅中外人员交流交往,让外国人认识更真实的中国,更可以促进来华消费。
      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从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性,政策体系及改革开放新高地角度,优化贸易升级,营商环境,产业链融合,市场规则和政策等,对相关地方和部门、商务部提出工作要求,推动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顺利实施。
       三是市监总局修订出台《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和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的内容等同或者修改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建立国际标准全过程跟踪机制为完成之日起30日内通报,明确采标国家标准制定周期要求不得超过12个月且鼓励与其同步制定、实施,强化版权政策要求,完善采用国际标准监督和纠错机制,并要求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公共利益方等相关方参与制定和实施采标国家标准创造有利条件。
来源:
作者: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