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期货 > 卓创资讯

“十五五”开局,2026年石化行业或盈利改善与新增长点并进

发布时间:2025-11-18

关键词:石油化工品 国际原油 2026年展望

能化行业研究组  马英君

导语:2025年中国石油化工品市场偏弱下行,符合去年预期。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加重全球经济疲软态势,国内经济延续结构性复苏,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带动相关化工原材料需求增长。国际原油承压下行,炼化新增产能集中投产,多数产品供大于求,新能源渗透进一步加重调油相关原料下跌幅度。2026年在原油偏弱背景下,市场虽延续供强需弱格局,价格仍面临压力,但行业盈利在成本压力缓解与结构升级驱动下,有望迎来修复周期,并涌现出结构性增长亮点。

2025年中国石油化工品市场整体偏弱运行,多数产品年均价同比明显下跌。从重点跟踪的品种来看,年均价下跌的品类占比超过七成,其中辛醇(-25.00%)、正丁醇(-19.89%)、纯苯(-23.91%)、甲苯(-17.04%)、PS(-17.09%)等产品跌幅居前,仅少数如EVA(-0.49%)、聚酯瓶片(-0.04%)等价格相对坚挺,显示行业整体承压明显。从运行逻辑来看,宏观层面受中美贸易摩擦延续、关税壁垒加剧影响,外需持续疲软,叠加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压制了大宗商品整体需求。原料端,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WTI年均价跌幅明显,带动石化产业链成本支撑减弱。供应方面,部分化工品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如芳烃、烯烃等环节供应压力增大,加剧市场过剩预期。需求端则呈现内需差异化特征。房地产持续低迷拖累建材关联产品,而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需求相对稳健但整体体量有限,消费增长空间受制于终端需求,未能有效承接供应增量。综合来看,2025年石化行业在“弱成本+强供应+弱需求”三重压制下偏弱调整,尽管部分产品在细分领域存在结构性支撑,但行业整体利润空间仍面临收缩压力。

2026年石油化工市场或继续承压,行业利润或逐渐修复。主要影响逻辑在于国际原油预期继续偏弱,化工品成本压力或进一步缓解。全球经济复杂环境下外需面临一定承压,叠加国内炼化扩能速度维持高位,石油化工品市场价格仍有较大下行压力。但考虑原油下行且终端存一定支撑,企业通过降本增效与产品结构优化,盈利状况有望获得实质性改善。更多详情,请关注《2025-2026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年度报告》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叠加行业周期影响,商品市场继续承压,内需稳增长持续发力将给与市场底部支撑。2025年1-3季度,国内外宏观经济偏暖运行,化工品运行环境尚可。全球经济增长压力与韧性并存,经合组织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3.2%;美国高关税政策冲击逐渐显现,贸易争端扰动全球贸易格局,美联储降息步伐放缓。中国经济上半年GDP增长5.3%表现出色,消费和外贸是经济增长重要支撑,政策持续推动产业升级。2025年四季度,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喜忧参半,风险格局更趋复杂。展望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放缓至2.9%,仍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债务等风险,经济碎片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向好,金融市场、出口预期仍佳,政策保持宽松,“十五五”规划助力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预计2026年原油价格大概率偏弱。综合宏观与产业周期,卓创资讯预计2026年原油市场大概率偏弱运行,主流波动区间在50-65美元/桶。从宏观周期看,美联储自2024年开启降息,2025年多次下调,2026年继续降,利率不断下移使美元走弱,货币流动性宽松,对油价有一定支撑;但降息也意味着经济下行,经济下滑的惯性又拖累油价,只有降息充分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才会提振油价,所以2026年原油市场多随美联储降息而呈现偏弱态势。从产业周期角度,供应端自2020年起,因拜登政府环保限制,美国石油业资本投资不足、产能受限;2025年特朗普上台虽放松限制,可贸易问题致成本上升,投资依旧不足,且油价走低逼近美国页岩油成本,利润压缩使资金进入热情降低,产量停滞不前。而沙特持续增产,供应过剩预期增强。需求端虽有韧性,但新能源替代作用显著,市场整体累库预期强烈。另外,2026年全球通胀或进一步回落,美联储维持降息周期,油价在降息中后程易现下跌拐点。全球原油供应预计上升,OPEC+产量逐步恢复,美国选举后供应增长预期增强;需求则进一步放缓,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风险上升,需求走弱。中国方面,主营炼厂检修计划减少、前期政策红利滞后显现,会提振原油需求,但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使成品油需求已达峰,炼油能力受限也制约原油需求增量空间,再加上地缘政治、金融风险和美国新政府政策等不确定因素,2026年原油价格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原油价格的走弱,虽对上游构成压力,但为多数中下游化工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成本减压窗口,是盈利修复的关键前提。

2026年石化行业油转化进程加速升级,产业链下游扩能态势更趋突出。回顾2025年(“十四五”收官之年),石化装置继续扩能,炼化一体化布局深化推动油转化成效显著落地。进入2026年,石化行业油转化趋势将进一步加深,下游产能扩张力度进一步加大,34类主要石化产品中,炼油板块仅石油焦产能微增0.72%、沥青增长2%,其余如原油、石脑油、柴油、汽油等产能均呈收缩态势;而芳烃、烯烃、酚酮等下游化工板块全面扩能,其中ABS产能增速13%、聚乙烯22%、辛醇31%、丙烯腈21%、MMA11%等多个品种扩能超10%,下游产能增速显著快于原料端。

原料端中,石脑油作为化工品核心原材料源头,2026年需求增速达10.98%,化工方向对其需求持续攀升。产业链条上,苯乙烯下游ABS、PS产能增速突出(ABS13%、PS12%);烯烃领域丁辛醇(辛醇31%)、丙烯酸(14%)、丙烯腈(21%)、聚乙烯(22%)扩能强劲,受前期高利润驱动,丙烯下游偏终端产品扩能尤为明显;酚酮板块MMA(11%)、双酚A(8%)扩能亮眼,终端电子电器、汽车领域的稳步发展带动其原材料消费量提升。

从供需矛盾看,2026年ABS、辛醇、PS、丙烯腈、聚乙烯等品种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来源:卓创资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