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履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金融认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近日,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青田支行“红百合志愿小组”走进华侨中学,为其中的90余名师生,打造了一堂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实用性的金融启蒙公开课。(照片1)
趣味提问引思考,打开金融世界“新大门”
“大家知道吗?没有货币的时候,古人想用米换布该怎么办?”课堂伊始,理财经理李安琪以生活场景化问题破题,瞬间点燃学生们的思考热情,正式拉开金融课序幕。她以“货币演变史”为主线,结合生动典故与直观图片,从远古物物交换,到贝壳、金属货币的出现,再到纸币普及与数字货币发展,清晰勾勒出货币的“前世今生”;随后又围绕“银行的由来”展开讲解,用通俗语言将抽象的金融概念转化为易懂的知识,引导学生逐步走进金融世界,建立对金融体系的基础认知。
实操教学强技能,掌握人民币“防假术”
聚焦移动支付时代青少年对实物人民币认知不足的问题,课程第二环节直指“人民币知识与反假技能”。李安琪先系统介绍各面额人民币的票面图案、颜色特征,再提炼出“一看水印、二摸雕刻、三透光辨安全线”的反假币核心技巧,让学生快速掌握关键识别点。
“谁想上台试试找不同?”随着互动环节开启,学生们纷纷举手、踊跃参与。在志愿小组的指导下,大家亲手触摸纸币纹路、观察水印细节,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用技能。经过实操练习,学生们对人民币的认知从“模糊印象”转向“精准识别”,反假币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案例剖析筑防线,筑牢校园反诈“安全墙”
“收到游戏客服‘退款需先转账’的短信,该信吗?”针对青少年易接触的网络场景,李安琪将电信网络诈骗防范作为课程重点,结合近期高发的“刷单返利”“冒充客服”“虚假游戏交易”“注销学生贷”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骗子的套路——从“利用未成年人社交账号”到“诱骗家长支付密码”,逐一拆解诈骗分子的隐蔽手段。
“别以为没收入就不会被盯上!”她特别提醒师生,诈骗分子常针对青少年防范意识弱的特点设局,务必牢记“不轻信陌生信息、不泄露个人隐私、不向陌生账户转账”的“三不原则”,守护好个人与家庭的财产安全。
为让金融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整场活动贯穿问答互动环节。对积极举手、准确答题的学生,志愿小组现场送上签字笔、2B涂卡铅笔、计算器等精心准备的文具作为奖励。拿到计算器“特等奖”的同学难掩兴奋:“这堂课太有意思了!不仅让我知道了钱是怎么来的,还学会了怎么识别假钞和防诈骗,我现在可是学校的金融知识小专家了!”
华侨中学的老师们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认可,认为课程既填补了青少年金融教育的空白,又精准对接了校园安全需求,是一堂“接地气、有温度”的社会实践课。未来,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青田支行将持续坚守社会责任,把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与防诈教育作为长期工作,创新宣传形式、延伸服务触角,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注入更多“民泰”力量。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丽水分行 张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