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银行要闻

工行南昌站前路天佑支行筑牢风险“防火墙”:从一本凭证管窥内控合规之思

发布时间:2025-10-31
      近日,同行发生的一起内部风险事件,如同一记警钟在全体员工心中敲响。事件根源直指柜面操作中最基础、也最易被忽视的环节——空白重要凭证的管理。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这个看似平凡却风险暗藏的“小岗位”,进行一场深刻的“内控合规”大思考。
       空白重要凭证,是银行对外权利义务的无形载体,一张未启用的存单、一本空白的汇票,其价值与等额现金无异。一旦保管不善、流失在外,便如同为犯罪分子打开了“金库”的后门,不仅可能导致巨大的资金损失,更将严重损害我行百年来的信誉基石。空白重要凭证管理员是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其责任重如泰山。
      思考一:“习惯”不等于“合规”,麻痹思想是最大隐患。
      在日常工作中,部分员工容易滋生“凭证就在手边,不会出事”的麻痹思想。短暂离柜时,是否随手将凭证入箱上锁?午间休息时,工位上的凭证是否妥善收纳?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是风险滋生的温床。合规操作不能依赖于“习惯”,而必须根植于对制度的敬畏。每一次离柜即锁箱、每一次交接即核对,这些“死板”的规定,正是保护员工自身、守护银行资产最坚实的盾牌。
       思考二:“信任”不能替代“监督”,流程控制是关键环节。
       网点内部同事之间互相信任,关系融洽,这是好事。但在内控管理上,尤其是凭证的领用、交接、销号环节,“信任”绝不能替代严谨的监督流程。凭证交接是否履行了必要的登记签收手续?系统销号是否做到了日清日结、账实相符?我们必须明确,严格的流程并非是对同事的不信任,而是对彼此职业安全共同的负责。它确保了在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能快速追溯、明确责任,从而保护每一位员工不被卷入无谓的风险之中。
      思考三:“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防范”,常态化自查应成自觉。
       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防患于未然。等到凭证遗失再去追查,往往为时已晚。因此,每一位柜员都应建立起“每日三问”的自觉:上班时,问自己凭证领用是否准确;中途,问自己凭证保管是否安全;下班前,问自己凭证账实是否相符。将定期的凭证自查变为一种工作本能,主动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本小小的凭证,折射出的是内控合规的大文章。它考验着每一位员工的职业操守,也检验着整个网点风险防控体系的成色。我们将以此次反思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全员内控意识,细化管理要求,让“合规操作重于泰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筑牢这道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金融安全防线。
来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