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的播州区马家湾批发市场,灯火通明。邸女士食品加工厂里,炒货机的轰鸣声裹挟着瓜子、花生的焦香弥漫半条街。30岁出头的邸女士是播州区龙坑某食品店的老板,她正利落地翻动着刚出锅的坚果,额前碎发被汗水浸透。“这批货的质量很好,客户一定很满意!”
不远处的果蔬批发区,播州区诺飞水果批发部老板娘杨女士正带人卸载一车苹果。“去年向工行贷的100万元,今年准备续贷,正好赶上囤季!”她笑着说。
普惠金融的“精准滴灌”
时间回拨至2025年初。邸女士站在炒制车间里愁眉不展:从内蒙古订购的200吨优质葵花籽已到港,但货款还有很大缺口。与此同时,杨女士盯着车厘子行情眉头紧锁:“春节前车厘子是销售旺季,现在囤货稳赚,可钱从哪来?”
转机藏在工行的“惠商贷”里。这款纯信用贷款产品,犹如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氧气瓶”。据工行遵义共青支行副行长罗娟介绍,该行深知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难题,积极推广“惠商贷”等普惠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送去“及时雨”。这些产品以其纯信用、无抵押的特点,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使更多企业能够获得资金支持。同时,该行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放款效率,确保资金能够快速到位,及时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最打动我的是工行的‘陪跑’服务。”邸女士回忆道。工行工作人员经常到门店和厂房,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分析产品行情走势以及资金需求,提供的服务让人很贴心。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杨女士身上,2024年申请贷款时正值水果价格波动期,工行同样帮助分析行情,评估风险,很快100万元到账。
小微经济的“逆势突围”
金融活水注入,激活了小微企业的“造血基因”。
在邸女士的炒制车间,工行贷款购置的智能分拣设备正剔除瑕疵果仁。“以前20人手工分拣,现在2台机器顶50人。”她算起精细账:300万贷款中,150万升级设备使日产能翻倍,100万囤新疆瓜子锁定低价,50万开发坚果礼盒。2024年行业低迷期,其销量反增20%,炒货香飘省内外。
杨女士的“金融账本”更显成效。去年有了工行贷款支持囤水果,销售近千万元。今年续贷后开始准备下半年囤货。工行手机银行随时查贷。“随借随还,非常方便”杨女士说。
金融的支持,不但带来了产销两旺,还带动了周边劳动就业。邸女士介绍,平日里有20多位员工上班,到冬天进入旺季后,就有40多人在厂里上班。
服务实体的“工行样本”
工行遵义播州支行副行长张小莉介绍,该行在普惠金融领域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产品体系,建立了完善的普惠金融档案管理体系,对每一户贷款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数据、贷款用途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动态跟踪。“我们根据企业信用评级和风险状况,对优质客户开通绿色通道,给予更高额度和更灵活的还款方式。”张小莉说,通过分析档案数据,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动态,提前预判风险,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后续的金融服务优化和产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据悉,近一年来该行通过“惠商贷”投放小微贷款800余万,惠及28户小微企业及商户。
“没有这300万,熬不过原料飞涨的年景。”邸女士提到工行的支持心里充满感谢。杨女士说,工行就在她店铺对面,她都没有去问过其它银行就贷了款,是因为工行的服务很贴心。此时,天空渐渐明亮起来,离市场不远的工行网点,灯牌温暖醒目。
来源:播州支行
作者: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