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部署,切实提升全行员工及广大客户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近日,农发行应城市支行组织开展了“全民反诈在行动”主题宣传月活动。
多维覆盖,力求实效。本次宣传月活动紧密围绕“全民反诈”主题,聚焦重点人群与业务场景,力求宣传入脑入心。行内动员,筑牢思想防线:活动伊始,行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明确责任分工。组织全体员工(含劳务派遣、外包人员)集中学习反诈知识,深入剖析近期高发电信诈骗案例(如冒充领导、虚假贷款、投资理财诈骗等),重点强调业务操作中识别和拦截涉诈风险的要点。通过内部网络平台、工作群持续推送风险提示与学习资料,确保员工反诈意识和技能全员覆盖、持续强化。厅堂阵地,营造浓厚氛围全辖营业网点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在显著位置悬挂“全民反诈 你我同行”等宣传横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反诈宣传标语及生动形象的公益短片。在客户等候区、填单台、柜台等位置摆放精心设计的反诈宣传折页、手册,内容涵盖常见诈骗手法揭秘、识别要点、应急处理措施及“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指引。保安、柜面人员在办理业务间隙,主动向客户,尤其是中老年客户、企业财务人员等重点群体,进行“一分钟风险提示”,讲解典型诈骗套路。深入客户,精准滴灌宣教:客户经理结合日常客户走访、贷后管理、项目对接等工作,主动“走出去”。信贷客户经理在下乡入企过程中,将反诈宣传融入服务,面向涉农企业、财务人员及个体农户,结合涉农领域易发的假冒补贴发放、虚假项目投资、冒充收购商等诈骗类型,开展针对性宣讲和风险提示。线上联动,拓展宣传半径。积极利用线上渠道扩大影响力。转载权威反诈文章、图解、短视频,内容力求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鼓励员工在朋友圈、客户群等转发扩散,形成线上宣传接力。
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在活动推进中,形成了一些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做法:1.“嵌入式”宣传显实效:将反诈宣传有机嵌入日常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场景。如:客户经理在贷前调查、贷后检查时同步进行风险提示;柜员在办理大额转账、异常开户业务时严格执行“四询问一告知”,并进行防诈提醒,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宣传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2.驻地扶贫干部作用优:充分发挥支行派驻或联系的干部身处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他们利用驻村工作、走访农户的机会,用当地方言、通俗语言讲解反诈知识,将宣传触角有效延伸至乡村“最后一公里”。3.“以案说防”触动强:在行内培训和对外宣传中,大量采用近期发生的、特别是本地区或同行业内的真实诈骗案例进行讲解。真实鲜活的案例比单纯说教更能引起员工和客户的警觉与共鸣,教育效果更为深刻。
巩固深化,久久为功。反诈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支行将认真总结本次宣传月经验,持续巩固深化工作成效:1.推动宣传教育常态化:将反诈宣传教育纳入员工日常培训和客户服务的常规内容,常抓不懈。定期更新宣传素材,紧跟诈骗手法变化趋势。利用好季度例会、晨会、夕会等时机进行风险提示和案例复盘。2.强化重点领域与人群风险管控:持续关注涉农企业、老年客户、企业财务人员等易受侵害群体的风险防范。加强对公账户开立、异常转账交易的监测、识别和拦截能力建设。深化与涉农企业、村两委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3. 深化外部协作联动:加强与公安机关、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的紧密协作,畅通信息共享和案件协查渠道。积极参与区域性、行业性的反诈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形成打击治理合力。4.健全内部考核与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反诈工作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各环节责任。将反诈工作成效纳入相关岗位的绩效考核范畴,对因履职不到位导致客户资金被骗或我行卷入诈骗案件的情况,严肃追责问责。
本次“全民反诈在行动”宣传月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提升了员工和客户的反诈“免疫力”。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手段不断翻新。支行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将反诈工作抓紧抓实抓细,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贡献农发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