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中介机构或个人打着“银行贷款”“银行普惠” “银行个贷”“某银行普惠部”“某银行个贷部”或带有银行等名义宣传或代办企业或个人经营类、消费类贷款业务,谋取非法利益,扰乱金融秩序。这些不法中介贷款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消费者还有可能被诱骗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而触犯法律,存在极大的风险。
建设银行广东省茂名市分行指出:不法贷款中介的常见骗局表现形式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假冒银行名义发布贷款信息。不法中介会冒充银行或银行贷款中心打电话或发布贷款广告,声称有内部关系或特殊渠道可办贷款,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二是骗取高额手续费。以低价手续费或百分百获得贷款为幌子吸引消费者,贷款后要求借款人将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资金多被以服务费名义截留。三是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瞄准不熟悉贷款业务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提供虚假优惠贷款或迅速放款服务,抽取极高费用,甚至怂恿消费者申请高息网贷。四是违法包装骗贷。诱导和协助当事人开具虚假收入证明,虚构消费合同、银行流水等,以满足银行贷款审批条件。五是非法诱导过桥贷款。以债务优化或帮助解决债务问题为名义,推荐无抵押信用贷款或提供高息垫资,收取高额手续费或“砍头息”。
不法贷款中介贷款过程特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中介通过造壳、养壳、包装资质刷流水,以满足银行申贷准入的门槛标准,同时获取更高额度等花招手段。二是申贷时,存在可能通过诱导或联合银行内人员异地跨机构维护客户信息,修改企业行业信息、变更实控人以达到符合申贷条件等花招手段。三是放款后,存在短时间内满额或大额支用,同时利用同一控制账户或其员工账户,归集相关贷款资金等花招手段,多次收取客户的中介佣金。
如何防范不法贷款中介?建设银行广东省茂名市分行提醒广大市民:
一是警惕不法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和误导,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组、债务优化、免抵押担保等贷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关陷阱。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被非法利用、买卖,以防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是客户合理评估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避免挪作他用产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如对有关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官方网站公布的热线等进行咨询核实。
三是银行员工在处理客户业务时,认真核实客户身份和交易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活动。(郑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