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加快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建设纪实
近年来,山东省临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围绕创建“智慧城市”、“精致美丽卫星城”等活动目标要求,聚焦城市安全运行问题和突出风险,加快推进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全力构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主框架,让城市地下管线从“家底不清”到“一图智管”,不仅有效减少了因盲目施工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提升了城市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而且保障了城市安全平稳运行。
规划先行 打造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
去年春天,临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结合县委、县政府总体决策部署和要求,先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临沭县加快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规划》和《临沭县加快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投资600多万元,启动实施城市“生命线”全周期管理数据库建设,并联合审批、城管等部门、单位进行联合审批,实现新建改建项目前期设计有导向,开挖施工有依据,管线竣工有备案的闭环式管理模式。
为确保这一工程顺利推进,临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围绕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三大”功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地下管线数据涵盖通讯、燃气、供暖、供水、污水以及供电等8大类,综合还原城市诸多种类部件,数据库平台主要采用三维可视化形式,展示城市地上地下二三维数据,打造“全景智联、多维融合、协同高效”的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有效处置,进一步提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精准管理、动态感知能力,以实现城市“生命线”可感知、可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实现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进一步提高地下管线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水平。
摸清家底 高标准加快工程建设
做好城市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设,“摸清家底”是第一步。为此,临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放弃节假日和星期天,发扬连续奋战的作风,昼夜巡回城区道路、公园和广场等区域,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系统测量和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并与新建设施同施工、同测量,实行动态更新,建立较完善的基础数据库,涵盖数据采集、建模及地理信息化建设,夯实城市“生命线”安全数据“底板”。先后采集全域数据68.9平方公里,实景数据1447公里,地下管线数据涵盖通讯、燃气、供暖、供水、污水以及供电等8大类,还原4.5万多个城市部件,对管线数据分类、层级、颜色、编码、图例、数据库结构进行统一描述,对提交的数据内容及格式进行统一的说明和规范。
“摸清家底”后,临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国控集团,联合智慧供热、智慧供水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网监管平台建设,率先引进先进地区成熟的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系统,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并采用三维可视化形式,展示城市地上地下二三维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空间可视化检查、软件自动化排查等方法,从数据完整性、属性和空间信息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合理性等方面开展数据治理,促进信息成果更加符合新形势下的数据服务转型要求,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更新,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供免费地下管线查询服务,确保信息流转畅通无阻,逐步减少因盲目施工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赋能助力“数字大脑”,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线“一张图”安全运行。
科学监测 保障地下管线运行安全
去年以来,临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完善城市地下管网监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联合智慧供热、智慧供水等数字化服务平台,结合新建、改建以及扩建道路的地下管线实际情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逐步联合搭建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平台,建立了统一监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力度,在监测中心电子屏上,燃气、供水、热力等设备情况清晰可见,一旦发现供水漏失、燃气泄漏等安全隐患,监控平台立即发出警报。出现报警信息后,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对危险源、防护目标以及人口交通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和权属单位推送风险警情、安全隐患分析报告。
通过地下管网监测系统集成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精准分析预警研判城市地下管线运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目前,临沭县采集的地下管线实景数据已全部建模,帮助项目建设单位摸清施工范围内管线情况39场次,及时发现和排除地下管线运行故障31件次,改造县城建成区市政雨污混流管网61公里,实现风险的及时感知、早期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协同处置、高效应对,有效消除了地下管线各类运行风险隐患,保障了市民的生活安全。对此,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高冬子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由于不了解地下管线情况,误挖错挖以及损坏管线等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建设地下管线管理系统,为城市内涝积水、管道泄漏以及道路塌陷等潜在隐患研判提供依据,不仅有效消除了破坏各类管线等现象发生,织密了城市‘生命线’风险防控网,而且保障了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 (朱孔荣 高 瞻)